重口味吃多了, 清粥小菜就顯得無味了
但是清粥小菜卻是一道很耐吃的家常菜 (清新感)
這就好比好萊塢似的電影大場面已養足觀眾的胃口,
而台灣國片小品級的片子就容易讓人感到淡然無味,
但其實不管是大場面或是小品, 仔細品味它的題材性, 都有其值得觀看的地方
國片所投入的資源的確有限, 所以規模都會比較小品,
但其富有人文風俗的涵量在內, 這就是國片的特色之一,
我們常聽到, 如果你想要快速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, 可以從它的電影著手
自從國片海角七號創下超高票房之後, 政府為了大力提昇國片市場,
便極力地成就了2010年的大型國片~艋舺, 的確獲得高票房,
但這樣的高票房是政府投入高"資源"之下的"產物",
所謂的高資源是艋舺是一部賀歲片,
全國一輪電影院只上這部片, 阻隔外來片, 獨佔當下的市場,
而過年期間本來就是年輕人都喜歡看場電影,
在無其他選擇的情形之下, 可能還是會選看艋舺,
所以它是不是真有那樣的吸引力與價值? 或是說它是不是可以帶動國片風氣?
還是只是一場美麗的煙火罷了!?
其實就很難評斷了!
政府投入豐富資源支持國片市場, 是很棒的事情!
但重點還是要了解國片市場真正所需, 給予最大的幫助與支持!
這幾年陸續看到許多國片的能見度提高了
拍攝題材與手法讓社會大眾的接受度也相對提高,
真的是值得高興的事情!!
希望台灣的電影市場可以更興盛, 讓好的電影人繼續拍攝更好更有意義的影片!
~傳承台灣文化~
介紹三部2010年的國片
茱麗葉(Juliet)
是採用三個導演三部短片集結成一部電影的手法, 訴說著不同的茱麗葉,
我覺得三部短片有作出很明顯的差異性,
唯一相同點就是用"愛情"串起整部片子的主軸, 都是為情所困的茱麗葉
包含三段~
I. 該死的茱麗葉 (帶著一種黑色的)
II. 兩個茱麗葉 (帶著一種勇敢與偉大的)
III. 還有一個茱麗葉 (帶著一種詼諧的)
酷馬
fantome, ou es-tu? (法語) => or are you?)
是王小棣導演的作品
這部片挺令我驚奇的, 是它帶入一種靈界的元素, 但卻不是迷信的素材,
而是一個意外失去生命的靈魂, 想要完成夢想且遺愛他人的題材,
有點像我曾看過的日劇~" 追夢人 Dream Again "(反町隆史主演).
而酷馬另一部分則是它細膩描述青少年心理, 親子互動問題,
以及台灣媽媽旺盛的生命力等等, 都是很棒的教化題材
父後七日 (Seven days in Heaven)
這部片描述著本土文化的習俗, 用著詼諧手法, 穿插父女間的情感,
拍攝手法一點也不會讓人感到難以啟齒或入目, 甚至婉轉了悲悽的情節,
反而可以清楚的看到民俗風情的細節
以及連結到屬於自己的故事的那份感動...